学院概况
院士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概况> 院士风采>

编者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目前,在必威Betway东盟体育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均为学院博士生导师,其中全职教授3人(刘业翔、柴立元、赵中伟),兼职/荣誉教授4人(张文海、高从堦、邱定蕃、黄小卫)。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业翔

刘业翔,男,1930年9月生,湖北武汉人。195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79年留学挪威工业大学,后又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和挪威科技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先后曾担任中南工业大学(现必威Betway东盟体育)党委书记、书记兼校长、国家自然基金委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专家等。现任必威Betway东盟体育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及轻金属学委会主任委员,美国TMS学会资深会员。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业翔院士是我国著名冶金、材料及工业电化学专家,在轻金属冶金、熔盐电化学、功能电极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杰出成就。自2006年起,开始新能源材料方面的研究。系统地研发了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新型电解质和下一代动力电池, 以及薄膜太阳电池(CIGS、CZTS.etc)等。

刘业翔院士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多项,专利6项。此外还获得全国光华科技二等奖、1996年湖南省光召科技奖和1997年湖南省“科技之星“称号。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62年,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10余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0余篇,专著4本。

中国工程院院士——柴立元

柴立元,男,1966年9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主题专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科技委环境与土木水利学部委员。必威Betway东盟体育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及“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东亚资源再生技术会议国际组委会中国方主席,应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汞问题政府间谈判专家组专家,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有色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何梁何利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等荣誉称号,2017年当选湖南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

柴立元院士长期从事有色冶金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负责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环保公益科研专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教育部科研重大项目、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课题5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11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多项;编制国家与地方技术政策、规范及标准等30多项。发明的“基于微生物特异性的重金属废水深度净化新工艺”、“有色冶炼含砷固废治理与清洁利用技术”等多项技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在我国大中型涉重金属企业广泛应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8项。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中伟

赵中伟,男,1966年9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湖南光召科技奖”,获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赵中伟院士从事战略稀有金属(钨、钼、锂)冶金的理论和工艺研究28年。提出并绘制了钨冶金的“赝三元相图法”平衡相图,建立了白钨矿碱浸出新理论;发明了难冶钨矿碱法冶炼提取新技术、低品位共伴生钨矿硫磷混酸协同清洁冶金新方法、钨酸盐溶液选择性沉淀法除钼新方法,解决了占我国钨资源78%的复杂难冶钨矿的高效利用难题,满足了高性能钨材对高品质钨产品的要求,为我国钨冶金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做出了贡献;提出了电化学脱嵌法选择性盐湖提锂技术,为我国盐湖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1)、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排名1、4)、中国专利金奖1项(排名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均排名1)。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文海

张文海,男,1939年2月出生,福建福州人,1963年毕业于必威Betway东盟体育冶金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工程设计大师。必威Betway东盟体育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副总工程师,国家有色金属短流程节能冶金战略联盟专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科院过程研究所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必威Betway东盟体育、同济大学博导。曾任江西省第四、五届政协常委,现任江西省科协副主席(兼)、江西省无党派高级知识份子联谊会会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有色金属强化冶金专家。长期从事有色冶金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 历任国家重点工程江西铜业公司和安徽金隆铜业公司总设计师,为确立我国先进的强化冶金技术格局,实现清洁生产做了重要工作。

早期编撰的《闪速熔炼文集》是我国该领域最早的专著。为主参加《常州闪速炉炼铜工业试验》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主持《金隆闪速炉常温富氧熔炼工艺》、《甘肃金川镍闪速炉计算机在线控制》等获有色总公司、国家有色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常温变量喷射—动力波洗涤闪速炼铜技术》获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担任总设计师完成《安徽金隆闪速冶金工厂》设计获国家优秀设计金奖;编制的冶金设计工艺计算软件《闪速冶金NCC》获国家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金奖。共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及香港刘永龄奖等17项。共申请并获授权国内外专利20余项,其中包括美国授权发明专利“旋涡柱闪速炼铅”。

近年来,正在指导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闪速连续炼铜技术”、国家863项目“旋涡柱闪速炉一步炼铅”、“新型闪速熔炼技术与装备”、以及国家支撑项目“含金氰化渣短流程闪速冶炼新技术及示范”的研究与设计。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

高从堦:1942年11月生,山东即墨人,化工分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必威Betway东盟体育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从堦院士1965年7月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化学系;1965年8月~1970年2月在国家海洋局一所工作;1970年3月~1982年1月在国家海洋局二所工作;期间于1967年参加全国海水淡化会战;1982年2月~1984年3月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进修;1984年4月起到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工作;1991年为研究员,曾任水处理研究开发中心总工程师、副主任、科技委主任等职;自2005年起为中国海洋大学双聘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膜与水处理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93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从堦院士主要从事功能膜及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膜分离研究开发工作方面,先后参加、组织、承担并完成了国家、浙江省和国家海洋局重点项目十多项,包括国家和浙江省“七五”、“八五”科技攻关中关于不对称和复合膜与组器研制等四个专题项目、CTA中空纤维膜的研制项目、两个关于复合膜用关键材料和成膜机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关于荷电膜及其性能研究的回国留学人员科技活动资助项目,多元合金膜的研究,以及纳滤膜的研制和工程技术开发等。1984年主持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盐度苦咸水淡化用反渗透膜及组器研究”,并于1992年与其它三题合并为“国家反渗透膜装置及工程技术开发”项目;承担国家回国人员科技活动资助项目“荷电膜及性能研究”;2002年完成“关于有机物/有机物分离膜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关于海水淡化软课题项目及两项浙江省科研项目等;承担国家973和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将膜分离与优先吸附和促进传递、膜与生化和催化、膜与水资源和环境,膜与清洁生产和绿色化学等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研究成功CTA中空纤维反渗透膜和组器并产业化,效益显著;研制成功芳香族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荷电膜及多元合金膜等数种孔径和亲水性各异的新膜品种并推广应用;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关于TMC的合成和多胺在复合膜中功能两个项目的研究,促进国内功能膜用新单体和新功能开发;在国内最早开展纳滤的研究与开发,开发了数种纳滤膜,并成功地应用于某些工业的新工艺中。

高从堦院士研发的“国产反渗透装置及工程技术开发”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另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十多项。发表论文和会议报告近400余篇,合译专业书刊1册,合编著专业书刊4册,其中三册为主编之一。担任中国膜工业协会、海水淡化和水再利用学会和浙江省膜学会的名誉理事长,中国膜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际脱盐和水再利用杂志编委。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定蕃

邱定蕃,男,江西省广昌县人,1941年出生于香港。必威Betway东盟体育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分配至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工作,1985年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1990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加拿大Queen's大学深造,1998年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导,兼任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副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

邱定蕃院士及其团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功研发出沸腾焙烧-萃取分离镍、钴、铜技术,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工业化;其主持研究的加压浸出分离与提取铜镍钴的方法,是我国镍钴工业的重要进展,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与合作者发明的矿浆电解新技术,实现了金属的一步提取,节能明显,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998)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他是我国较早提出“资源循环”并从事学术和工程研究的学者之一,在有色金属资源循环方面具有较深造诣。2004年获光华工程奖;200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邱定蕃院士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或委员,并参与了许多国家重大项目论证。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3部,培养博士生十余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小卫

黄小卫,女,1962年1月29日出生于湖南省临澧县,有色金属冶金专家,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首席专家,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

1983年黄小卫从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后,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所工作,先后担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担任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2001年担任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8年获得东北大学博士学位;2012年担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冶金材料应用研究所所长;2014年获得中国首届“杰出工程师奖”;2015年担任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首席专家;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黄小卫长期从事稀土冶金与材料研究、工程化开发与应用

 

 



Baidu
sogou